今年以来,仍有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发行可转债,但从总体发行规模和交投活跃度来看,相较于之前的火热和盲目,今年可转债发行及投资渐趋理性。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发稿,年内共有57只可转债上市发行,发行规模合计为712.5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60%,可转债交投活跃度也不及去年同期。从监管机制来看,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债券改革接踵而至,可转债市场相关配套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发行规模及成交额同比降温
【资料图】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发稿,市场可转债总存量为8602.24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14.01亿元。以预案公告日为准,今年已有10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可转债预案,合计拟发行规模为1358.59亿元。不过,从可转债发行规模来看,年内可转债发行有所降温,57只上市发行的可转债整体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逾三成。
从市场成交量来看,今年可转债交投活跃度也不及去年同期。根据Wind数据,截至6月26日,今年转债市场成交额为67590.70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17695.94亿元,今年成交额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50%。
从上市首日的市场表现来看,今年发行的可转债首日平均涨幅为28.73%,发行首日涨幅较高的为亚康转债、浙矿转债、声迅转债等6只可转债;而在去年同期,可转债首日平均涨幅为34.71%,涨幅最高的两只可转债分别为永吉转债和山石转债,首日涨幅分别为276.16%和133.52%。
对于今年可转债降温的具体原因,川财证券宏观高级研究员崔裕认为,今年可转债募资规模同比下滑,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出现几个百亿元可转债募资,在去年高基数影响下,今年可转债募资规模同比下滑。而今年可转债成交金额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市场估值水平未明显压缩,没有提供系统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新债供给增多,估值下行,转股溢价率下滑。
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可转债其实是依附于市场的,会受市场影响。随着可转债配套制度的不断完善,可转债的交易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退市风险会存在,也使得今年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降温。”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表示。
从监管机制来看,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可转债市场相关配套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今年6月9日和6月16日,深交所先后发布《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退市整理期间交易安排的通知》《关于完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可转债退市细则,规定上市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的,其发行的可转债及其他衍生品种应当终止上市,并明确了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的交易安排、涨跌幅限制,并完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6月9日发布《退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规定》,明确退市可转债挂牌、转让、转股、回售、赎回、付息、本息兑付等业务规则。
今年以来,因正股强制退市而面临退市的可转债已经出现。今年5月,*ST蓝盾和*ST搜特先后发布关于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暨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将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公司股票和可转债已经停牌。其中,*ST蓝盾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将在退市整理期交易15个工作日后摘牌,*ST搜特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深交所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公司股票和可转债将直接摘牌。
“政策推动退市可转债完善交易的同时,或也预示着可转债退市将趋于常态化。”大公国际分析师赫彤认为,退市可转债交易机制渐趋完善,有助于全力维护投资者利益,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忧虑情绪,有助于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张。
专家建议投资仍须理性
对于可转债后续市场发展,不少业内专家持乐观态度。“目前我国可转债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发行人行业丰富性提高,可转债从一个小品种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投资者结构亦发生不小变化,转债的投资策略也更加多元化。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崔裕说道。
信达证券则认为,随着经济负面预期的消化接近尾声,权益市场已呈现出了部分底部特征,后续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在对政策的预期下短期A股市场的反弹有望持续,转债平价也有望跟随正股反弹,因此转债或将迎来估值与平价双击的阶段。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专家建议仍须持以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理性投资。
“随着当前市场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加剧,可转债具备的抗风险属性将会更加受到投资者青睐,但是转债的价格与正股的走势有一定的趋同性,投资者也应关注到正股行业的估值环境,做好正股基本面的价值投资,在可转债市场存在波动的情况下,持以长期投资理念。”崔裕说道。
桂浩明则认为,可转债市场正在面临一些新挑战,行情不会像过去那样,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要加强对可转债的认识,不要盲目去投资,特别是不要去追涨。作为一种合理的资产配置,适度持有转债是可以的,但要控制量,特别是不能把它纯粹当做一个炒作品种来对待,其实过去很多人是通过炒作转债赚钱,现在来看炒作的余地或者空间是越来越小。